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動物嗅球切除后可出現許多行為學改變,如自發活動增加、學習記憶功能降低、應激反應增強、進食和性行為改變等,這些可能與改變了不同腦區5-HT能系統功能有關。
(1)復制方法
1)手術方法 雄性大鼠,體重為250~300g,手術前至少3~4d每日數次的撫摸。將大鼠分組,以水合氯醛(按350~400mg/kg體重的劑量)或戊丨巴丨比丨妥丨鈉(按50~60mg/ kg體重的劑量)經腹腔注射麻醉后,剪除頭頸部毛發,皮膚常規消毒。固定動物在立體定位儀上,兩耳連線中點縱向將皮膚切開,暴露顱骨。在冠狀縫和矢狀縫交點向前7mm、旁開2mm處用牙鉆分別鉆兩個2mm直徑的小孔。用探針向下向前破壞嗅球后用真空泵吸出。用止血海綿填充小孔(或用牙托粉水泥封孔),縫合皮膚,肌肉注射青霉素鈉鹽(每只4萬U連續注射3d)。每組動物按實驗設計每天分別給予待測藥物或生理鹽水。術后14d左右即可進行實驗。
實驗前應預先解剖1~2只動物觀察并測定鉆孔位置,吸除嗅球時應小心不要損傷額葉皮層。實驗結束后應解剖去嗅球動物以證實是否摘除嗅球。
2)測試方法
①被動回避實驗
跳臺被動回避 電擊箱(30cm×30cm×28cm)底部為金屬柵條可通電,箱內有一跳臺(7cm×30cm×4.5cm)。將大鼠先置于電擊箱內(不予電擊)使之熟悉環境1min,然后將大鼠放在平臺上,一旦大鼠觸及金屬柵條就遭遇0.6mA的電刺激,直到大鼠在平臺上連續呆上3min或遭遇10次電擊為止。記錄至此時大鼠遭電擊的總次數。
大鼠嗅球切除后遭受電擊的次數明顯增多,反映了嗅球切除可引起被動回避反應的欠缺。給予抗抑郁藥后,可減少動物遭電擊的次數。
避暗被動回避實驗箱由明暗兩室組成,兩室底部為不銹鋼柵條,條間距離為1cm。兩室的隔板底部中央有一通道(7cm×7cm)供大鼠出入。暗室的不銹鋼柵條與電刺激儀相聯,如果大鼠進入暗室,則遭遇電擊。將大鼠先放入暗室,并給予一次電擊,大鼠將逃至明室,當大鼠重新進入暗室時,將再次受到電擊,此時記錄為1次,直到大鼠在明室連續呆上2min遭受電擊達20次,記錄此時大鼠遭受電擊的總次數。
②主動回避實驗 實驗箱內設有條件刺激裝置,為光刺激(實驗箱兩長側壁的底部裝有紅外光電管);底部為不銹鋼柵條,與電擊裝置相連,為非條件刺激(電擊刺激)。實驗包括60個試行周期,每個周期分為條件刺激期、非條件刺激期及間歇期。如果大鼠在條件刺激期移動并切斷兩端的光束,則可避免電擊,記錄為“回避反應”。如果在非條件刺激期切斷光束,則電擊立即終止,記錄為“逃避反應”。如果切斷光束發生于間歇期,則記錄為“自發反應”。
大鼠嗅球切除后,回避反應次數明顯增多,逃避失敗次數顯著降低,表明嗅球切除后主動回避反應能力增強。當給予抗抑郁藥后,主動回避反應能力遭破壞。
(2)模型特點與比較醫學 由于嗅球與邊緣系統功能有關,影響行為、情緒和內分泌,因此大鼠切除雙側嗅球后被動回避學習能力下降、自主活動能力增多、主動回避反應能力增強等。這些反應部分與嗅球切除后通過改變不同腦區5-HT能系統功能有關,抗抑郁藥能特異性地逆轉這些行為變化。此模型的抑郁效果明顯、可靠性好,且抑郁動物的病理生理學改變與人類抑郁相似,對檢測抗抑郁劑有較高的選擇價值,常用于抗抑郁藥的次篩以及作用機制的研究。其缺點在于對實驗中手術技術的要求高和動物的死亡率較高。術前術后的每日撫摸對于減少術后動物的易怒性及測試時的行為差異很重要。